2018年第6期 2018年第6期 美丽乡村

卷首语

(2018年第6期)

主题:美丽乡村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美丽乡村评选和建设高潮。国家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从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和方向性技术指导。在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好乡村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如何提升原有村民的生活水平,并吸引外来人口,如何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业界积累了相当多的规划实践经验。

       为此,本期以“美丽乡村”为主题,聚焦乡村规划策略及实践案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等结合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的实践,阐述以文化定桩为灵魂、通过核心公共空间的创造性修复和更新的探索成效。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教授王士兰等提出上海市城乡融合发展的3大策略及上海建设美丽乡村的4种类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农村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周晓娟通过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经验,提出上海乡村振兴规划策略及实施政策机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德罡等以西咸新区乡村建设规划为例,重点从全域村庄空间建设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提出乡村建设要点及标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张引等结合常州天宁区案例,探讨乡村慢道的选线依据、建设方式,以及慢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和零星用地利用策略。北京北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志杰等提出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落实空间管控目标、激活内生经济动力、修复乡土文化基因、营造乡村风貌特色、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朱旭佳等以王家岭村为例,研究网红村的产生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是漫长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既需要有宏观的发展战略眼光,也需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思考更适合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道路。希望本期内容能够为乡村未来发展的规划探索提供一些视角和路径。

【本刊编辑部】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