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环境改造研究——以上海崇明庙镇联益村为例

1552440785697570.jpg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建设,应立足于乡村本身的环境特征,融合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现有的建设资金为前提,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本土乡村风情,从建筑景观风貌、道路景观、滨河景观、重要公共景观节点和景观基础设施改造等多个方面,实施对乡村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有限改造,以提升环境改造的可实施性和持续性,从而营造具有特色的乡土环境景观。


1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特征


1.1  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新要求

我国的乡村建设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备受政府管理者和广大民众关注。最早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但乡村建设问题发生重大转变是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978—2004年的农村市场化发展阶段;2005—2011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发展阶段。

1.2  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目标经历了从强调“农业市场化生产”到“农村环境清洁”再到“农村环境美丽”的转变。因而,现阶段的美丽乡村环境改造,不仅是为了给农村一个美丽的外壳,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应在尊重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体现“美”,包括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和文化美的“四美”特征。

1.3  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阶段

2014年,上海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印发了《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从8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其中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被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上述背景下,崇明县庙镇联益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以“村美、民富、人和”为目标,以体现乡村地域文化特色为引领,以“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的四化改造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分步实施和特色营造的手法,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乡村环境面貌,从而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2联益村环境改造的现状特征


联益村位于上海市崇明县城西北、庙镇东南部,距崇明县城约5 km、距庙镇社区约4 km。现状通过宏海公路、江万公路与庙镇、崇明县城和明珠湖等联系,村域总面积约366.3 hm2,总人口约2 160人。联益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环境相对优美、产业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环境品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乡村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评价,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梳理。


项目区位图


2.1  联益乡村建设阶段的评价

联益村产业初具规模,拥有崇明金瓜、翠冠梨、优质水稻等多个特色品牌。现状村庄道路已全部硬化,给排水工程较完善;民居建筑质量较好,景观道路和河道均有一定的绿化;设置了入口景观节点和入口文化宣传廊道,也配置了部分公共文化设施。

联益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乡村环境整治已经进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级阶段,即需要从美学空间塑造的角度进行深化与完善。其近期建设重点也将聚焦于建筑风貌统一、景观环境绿化、重要节点塑造、产业品牌宣传、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文化美等多角度进行提升。

2.2  乡村环境改造面临的现状问题

(1)建筑风貌与特色各异。

(2)道路等级及景观无序。

(3)沿河景观缺乏系统。

(4)公共景观节点缺乏。

(5)环卫设施有待完善。


3美丽乡村环境改造思路与措施


3.1  环境改造思路

(1)生态景观的系统化梳理,景观功能的复合。利用崇明及联益村本土种植的植物和适合乡村种植的植物作为绿化植物配置;对重要道路、河流景观进行功能主题化的设计;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生活休憩的空间。

(2)地脉和文脉的特色化梳理,进行有限度的整改。以民居建筑表皮、重要道路入口和主要景观河流等为重要载体,就地取材,进行有限的艺术化和乡土化处理,营造具有田野情趣和艺术化特征的乡村风貌环境。

(3)“一图一表”的导向化要求,明确改造方向。从道路整修、民居建筑环境整治、水系绿化、村庄绿化、环卫设施、路灯安装、建筑风貌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角度,构建近期乡村环境改造项目库分布和近期乡村环境改造项目库,以项目化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协同效应。

 

近期乡村环境改造项目库一览表


 

3.2  主要环境改造措施

(1)建筑风貌改造。建筑风貌是村内整体环境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活的主体功能建筑,也是展示村内地域文化特色的要素。针对现状村貌不统一的问题,规划以保留建筑为主、新建建筑为辅的建设思路,通过对民居建筑风貌、建筑围栏和院落绿化等设施的整治,塑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2)道路整治及绿化改造。针对联益村主要道路较窄、路面损害、道路绿化缺乏等现状问题,规划以新建和拓宽整治的方式,将村庄道路分为村主路、村支路和宅间路,整体道路拓宽至3 m,有条件的道路调整为4 m,主要干道配置太阳能路灯,并且优化配置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比如新立路是通往村委会的形象展示道路,针对道路两侧现状色彩、植被种类单一的问题,规划考虑在现状乔、灌木之间增加树冠较小的低矮灌木或花丛等丰富绿化层次,新增灌木建议选取金边黄杨、小叶黄杨及红叶石楠等。

 


新立路改造前后对比示意图

 

(3)滨河景观驳岸整治。考虑现状河道两岸的护坡多为自然土坡,局部存在塌陷和垂直式挡墙驳岸等情况,应结合河流功能和资金预算要求,主要针对3条横河驳岸的绿化进行立体化配植,通过设置水桥、亲水平台等景观方式打造滨河驳岸美景。

(4)公共景观节点塑造。主要选取对村内景观形象影响比较大、村民意见比较多的村内入口节点,文明长廊、休闲步道、采摘节、广告牌等环境设施进行改造。比如江万公路与新立路的道路交叉口,是通往村内的主要入口节点,规划建议将入口一侧的“庙镇联益村”展示牌改造为形态简洁的木质牌楼,并在牌楼下方堆砌景观石和种植花卉;路口另一侧则建议采用绿篱造景,打造乡村特色花坛入口的景观形象。



主要入口节点改造前后对比示意图

 

(5)环卫基础设施改造。村内的环卫基础设施改造主要是针对垃圾收集点、垃圾箱房、垃圾桶和双通废物箱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整治。垃圾收集箱建议采用石质或钢制,经久耐用,不易损坏;造型上可以更生态,体现村庄特色;家用垃圾收集箱建议采用塑料制品,造价便宜,适宜村庄内诸多用户使用;鼓励在联益村内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垃圾箱改造前后对比示意图


4美丽乡村环境的借鉴意义


针对联益村美丽乡村的环境改造项目,探索出4条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构建方便实施的改造项目库,以“一图一表”的形式指导实际操作。二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利用本土植物和乡村植物配置的思路,较系统性地对村庄重点地段、重要节点、重要区域进行环境整治。三是通过对主要道路入口、主要节点广场等的改造,提升联益村的形象和知名度。四是通过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对民居建筑风貌、庭院设施、河流景观的环境改造,实现休闲娱乐、文化功能的复合,以及景观环境与居民生活的有机融合,丰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6年第5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环境改造研究——以上海崇明庙镇联益村为例》,作者:桑春、王树春、孙亮,上海同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刘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