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可步行性】步行活动品质与建成环境——以上海三条商业街为例

微信封面.jpg


选取上海市四川北路、陕西南路和马当路的26个街段为调查样本,总结了各街段步行活动的特征,分析了步行活动品质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确认了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模式对商业街步行活动品质的重要意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店面、密路网、绿化、可坐设施、高品质建筑立面、历史建筑和舒适空间尺度,都对步行活动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商业街步行活动的品质


商业性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公共空间不同的特点。如果把商业性街道作为一种购物环境,Bloch、Dawson等人阐述了购物者的6个动机:享受美学体验、从常规和无聊中逃避出来、探索新的产品或商店、获取商店和产品的新信息、专注于感受和获得与社会的互动联系。Cheuk Fan Ng提出了购物者的3个需求,即对信息及环境易读性的需求、对舒适等感官刺激的需求和对交流交往的社会需求。

1.1  步行活动需求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商业性街道空间中人们的活动需求:(1)对多样化功能和老建筑的偏好。(2)对路径连通的偏好。(3)对宜人气氛的偏好。(4)对交流活动的偏好。

1.2  可步行性

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各种可步行性测度指标体系,它们分为两种:主观感知测度量表和客观测度量表。可步行性的客观测度量表有很多,本文比较了其中6个与城市设计及物质环境特征有关的量表,它们是:WSAF步行适宜性评价量表,WPS宜步行场所量表,SPACES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环境量表,I-M Inventory欧文—明尼苏达量表,PBICChecklist美国人步行网站量表,PEDS行人环境数据量表。这些测度指标中,被所有6个量表采用最高频次的7个指标是:人行道的存在、人行道的品质、土地使用、过街设施、停车、灯光和树木。

1.3  活动品质的评价维度

商业街步行活动品质是指在建筑学语境下与步行活动相关的场所品质。Alfonzo考察了线性公共空间的活动需求,发展出步行需求的5层次模型,分别是可行性、可达性、安全、舒适和愉悦。


阿尔方索线性公共空间需求模型.bmp

Alfonzo线性公共空间需求模型

 

Mehta经分析得出了街道品质的4个因子:因子1包括商业多样性、独立商店、个性和渗透性,因子2包括公共座椅、人行道宽度、遮阴和建筑立面艺术,因子3包括商业座位,因子4包括公共场所。这4个因子被作者归于土地利用品质、物理品质和社会品质3个方面。

 

街道的重要特征.bmp

Mehta提出的街道重要特征


2步行活动品质评价的方法


2.1  评价的维度

对上海3条商业街(四川北路、陕西南路、马当路)26个街段的500多名随机抽取的行人发放问卷调查,调查了受访者选择或不选择这条街段的原因。总结后看出,功能多样性需要的排名十分靠前,活动宜人性也居于前列。作者把Mehta的街道品质4因子重新归纳为多样性、连通性、宜人性和交流性这4个方面,最终形成了由“准则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组成的评价体系。


商业街道步行活动品质评价体系

商业街道步行活动品质评价体系.bmp


2.2  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作者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22位专家打分,揭示出这4个准则的权重值差别不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宜人性,其次是多样性、交流性和连通性。在一级指标里,最重要的是街道透明、建筑多样、过街渗透和方便。


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bmp


2.3  上海3条商业街的调研案例

本研究选取3条商业街的部分街段。陕西南路是传统商业街的代表,四川北路代表传统店铺和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相结合的商业街,马当路代表的是上海石库门建筑改造后的现代商业街。调研选择在2015年12月11日、12日两天,共调研26个街段,每个街段每天至少发放10份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21份。随机选取调研对象,基本保持男女比例平衡。


3调研结果


3.1  街道活动特征

步行活动可以从类型、感知和强度3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购物、散步这2个活动类型在26个街段中参与人数最高,观赏街景、吃东西和路过这3个活动类型参与人数次高,紧接着是其他、与同伴聚会和坐一会儿,再次是玩耍和看看人们的活动,最后是阅读报刊。


各街段从事不同步行活动类型人数统计(周五、周六两天).bmp

各街段从事不同步行活动类型人数统计(周五、周六两天)


通过问卷调研,从活动不干扰度、活动吸引度、活动舒适度、活动多样性、活动安全性和街道活力这6个方面来获取被试者对该街道活动感知特征的评价,将各街段6个方面的街道活动感知分成4个档次。


各街段活动感知排名.bmp

各街段活动感知排名


3.2  活动强度与时间

从问卷调研中得知,街道活动种类越丰富、活动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大致表明该街道步行活动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强。

 

各街段活动持续时间选择人数比例(周五周六总计).bmp

各街段活动持续时间选择人数比例(周五周六总计)

 

陕西南路在活动半小时以内人次最多,在两小时以内人次最少,马当路则在活动半小时以内人次最少,在两小时以内人次最多。这说明来马当路的频率虽然最低,但活动时间最长。

3.3  步行品质、活动感知与社会性活动

笔者对比了26条街段的步行活动品质和街道活动感知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步行活动品质与街道活动感知的4个方面(街道活力、活动舒适性、活动多样性、活动吸引度)均成显著正相关,街道步行活动品质和步行活动强度(时间、频率)特征的关系并无显著相关性。


步行活动品质评价和社会性活动、活动感知的相关性分析

步行活动品质评价和社会性活动、活动感知的相关性分析.bmp


笔者对比了26条街段,发现各街段的步行活动品质和社会性活动人次的占比之间,显出较明显的正向相关,其相关系数R 值达到0.398(p<0.05)。本研究说明,步行活动品质对街道步行活动内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性活动,其与各街道社会性活动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3.4  步行活动品质与建成环境

本文尝试对步行活动品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从而验证街道步行活动品质体系的分类结构和权重。

(1)步行活动品质评价体系。笔者将18个品质评价因子在26个街段的得分输入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因子都存在一定的聚类。


建成环境各指标权重

建成环境各指标权重.bmp

 

聚类分析冰柱图.jpg

聚类分析冰柱图


(2)建成环境因子。通过因子分析中得到因子的权重。从上表中可知6个主成分对原来指标的载荷数。本文选取主成分对原来指标的荷载数大于0.7的这几个指标作为对这个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指标,由其属性来命名这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主成分中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店面线密度,故将第一因子命名为“店铺密度”;依次类推,后面的因子分别命名为“过街方便”、“街道装饰”、“绿化与噪声”、“设施”和“空间尺度”,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2%。从下表可求得各个指标的权重。


旋转成分矩阵

旋转成分矩阵.jpg


4对街道规划设计的启示


对于商业街步行活动品质最重要的环境设计因素依次是:店面的密度越高越好、过街要方便、街道界面的修缮程度好、绿化好、照明好与可坐设施多、空间宜人。在这次调研中这6大环境要素可以为步行活动品质贡献80%以上。具体到环境指标上,还有两个比较重要:街道界面的开敞度小,建筑的历史性好。

本文总结出商业街道的活动需求(多样性/连通性/宜人性/交流性),以及步行活动品质测度指标体系,在本样本中都被证明有较好的适用性、有效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本研究确认了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模式对商业街步行活动品质有重要意义。街道环境的物理特征方面,连续店面、密路网、绿化、可坐设施、高品质建筑立面和历史建筑,都对步行活动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步行活动品质评价越高的街道,街道中社会性活动比例也越大,且街道的舒适性、多样性、吸引度和街道活力的评价也越高。另外,街道活动的吸引度会正向影响连带的二次活动的产生。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7年第1期《步行活动品质与建成环境——以上海三条商业街为例》,作者: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施婧,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