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镇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

cover.jpg

 

本文通过空间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淘宝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发现淘宝村、镇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3大集聚区域从北至南分别为北部的苏北、鲁南与冀中南地区,中部的浙江全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以及南部的珠三角、潮汕与闽东南地区。3大集聚区域与中国东部主要经济区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现象,区域中心城市并非淘宝村、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演化趋势方面,淘宝村、镇呈现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快速裂变式增殖的态势,分布范围的扩张速度开始降低,但分布密度持续提高。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定量采集和实地调研两大途径。阿里研究院以大数据平台识别的2014、2015、2016连续3年的全国淘宝村和淘宝镇名单(不包括港澳台三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定量数据。

研究团队从2015年至今先后对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多地淘宝村、镇的实地调研所获取的大量辅助性数据,如相关规划成果、政策文件和政府报告,以及非常重要的访谈和感性认识,为空间演化特征与趋势的研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1.2  研究方法

1.2.1  平均最近邻分析法

点要素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有集聚分布、随机分布和离散分布3种类型,通过平均最近邻分析方法可以分析研究范围内点数据的分布类型及趋势程度。

1.2.2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测度空间变量的区域结构形态,是检验某一要素是否与其相邻空间相关联的重要指标。

1.2.3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以特定的点要素地理坐标位置为圆心,将该点要素的属性分布在半径为h的圆的范围内,在点要素中心位置处密度最大,并随距离衰减,到极限距离处密度为0。

1.2.4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分析点数据的空间集聚范围,可表示点数据的空间聚集或空间扩散在邻域大小发生变化时是如何变化的。


2淘宝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三大区域的空间集聚

基于2016年淘宝村、镇的空间分布可以发现,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聚特征。全国绝大部分淘宝村和淘宝镇均聚集于东部地区。

 

1.jpg

2016年淘宝村和淘宝镇分布散点图

 

计算2016年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平均最近邻比率,结果表明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分布具有较强的集聚特性,且淘宝镇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比淘宝村更为强烈。在集聚程度最高的沿海6省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中、南3大区域。集聚程度最高的是中部区域,包括浙江全省和江苏省南部地区,这一区域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具有最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区域密集的交通网络和居中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产品在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上最具优势。

南部区域由珠三角、潮汕和闽东南3个相对独立的团块状集聚区构成。这一区域毗邻港澳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渐形成服装、电子、食品、玩具等优势产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部区域集中程度最低,包括苏北、鲁南,以及冀中南地区。这一区域属于华北平原农业经济区,大多数淘宝村、镇形成之前的产业基础很薄弱,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长期处于外流状态。电子商务的全球链接特性与乡村低成本创业环境的结合,开启并加速了当地的乡村产业化进程。

淘宝村空间分布在县域尺度上具有正自相关特征,且集聚区域具有邻接特点。LISA聚类图上High-High区域与3大集中分布区基本一致,这些地区内县域单元和附近县域单元的淘宝村数量均较多。Low-High区域主要位于浙江东北部,这些县域单元周边地区的淘宝村数量普遍较多,自身的淘宝村数量相对较少,属于潜力型地区;High-Low呈现零星分布情况,位于山东博兴县和四川郫县,这两个县域内部淘宝村数量较多,但周边县域内淘宝村数量均较少,呈现一定的孤岛特征。

 

2.jpg

2016年县域尺度淘宝村LISA聚类图

 

2.2  与区域中心的局部错位

淘宝村和淘宝镇的3大集中分布区与中国东部主要的经济区存在整体一致和局部错位现象。尤其东部地区的一、二线发达城市并非淘宝村、镇密集分布的地区,有些甚至是集聚度洼地。

 

2016年一线城市和沿海六省会的淘宝村、镇数量

3.JPG

 

这一现象与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关。目前C2C电子商务的畅销品多为家庭作坊或小型企业制造的服装、家具、箱包、食品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上述区域中心城市尽管电商产业发达,但其产品主要来源于城镇或开发区的企业,乡村电商所代表的小型制造业在其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小。

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城市人口众多,产业类型多样,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较为丰富的、多样的就业岗位,从而使得乡村居民更倾向于到城区中就业,放弃不确定性较高的电商创业。反观一些淘宝村密集出现的地区,由于当地就业机会少,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尝试创业,恰恰吻合电子商务对于时间投入较多的要求。同时乡村地区的低生活成本和基于血缘、亲缘的熟人社会网络,使得其在产品成本、技术扩散与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于是,不仅苏州、温州、泉州等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区产生了大量的淘宝村,原本产业基础薄弱的鲁南、苏北地区也涌现出大量淘宝产业集群。


3淘宝村、镇的空间增长趋势


3.1  快速的裂变式增长

淘宝村、镇虽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但在空间分布上并未呈现显著的扩张性,更多地呈现为一定范围内的“裂变式”增长状态,即新增淘宝村、镇多数出现在原本就较为集中的地方,仿佛细胞的裂变增殖。

根据核密度分析结果,2014年全国淘宝村已呈现多中心分布状态,珠三角、潮汕、闽东南地区呈现为相对独立的核心区;浙江境内呈现带状分布趋势,除杭州外,甬台温和金丽地区构成了两条明显的淘宝集聚带;而山东、河北的淘宝村则是小规模的点状集聚。

至2016年,珠三角至闽东南地区已经出现连绵发展态势,浙江全省与苏南地区则构成淘宝村最大的连绵集聚区,苏北、鲁南与冀中南地区的淘宝核心区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密和扩展。相比于东部地区,淘宝村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一直呈现孤岛状分布。

 

4.jpg

2014年—2016年淘宝村分布核密度图

 

计算2015年和2016年新增淘宝村数量的平均最近邻比率,结果表明新增淘宝村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集聚性,绝大部分新增的淘宝村位于原本分布就较为集中的沿海6省,占到新增数量的97.18%。

 

5.jpg

2015年、2016年新增淘宝村分布散点图

 

除全国尺度上的空间集聚性外,淘宝村的集聚范围发生了明显变化。2015年和2016年淘宝村集聚峰值出现的距离明显比2014年延后,淘宝村的空间集聚范围由2014年的8.5 km扩展到2015年的17 km,至2016年进一步扩展为17.4km,表明淘宝村向外扩张的距离迅速扩大后趋于稳定。2015年至2016年淘宝村数量由778个增加至1 311个,增幅达68.51%,但是淘宝村的集聚距离范围增幅仅为2.35%,进一步印证了前文关于淘宝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裂变式增长的论述。

 

6.jpg

2014年—2016年淘宝村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图

 

3.2  空间分布的可能趋势

基于对淘宝村、镇空间分布的演化过程分析,结合对大量淘宝村、镇的实地调研,可以预测未来淘宝村、镇将会在东部地区尤其是3大集中分布区域进一步集聚,形成明显的淘宝集群效应。互联网、电子商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时空距离、降低交易成本,但更为综合的区域差异并不会因为时空压缩而立即消除。不同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人才聚集程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思想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差距,甚至会在信息时代进一步放大,形成难以逆转的“马太效应”。尤其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诸多品类会不可避免地进行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电商创业的门槛必将进一步提高,完全没有产业基础的淘宝村产生的几率将大大降低。结合既有产业基础,围绕既有淘宝村、镇空间形成淘宝村将成为更为主要的产生模式,而由此带来的空间集聚范围也将趋于稳定。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梯度格局,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的部分地区可能在未来率先迎来淘宝村、镇的快速成长期。乡村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乡村实体产业的一种链接渠道和扩散媒介,当电商产业和人才开始在更大区域内进行分工与协作时,电子商务也会随之扩散,从而为后发地区带来乡村电商发展的契机。目前河南省已发现13个淘宝村,成为东部沿海6省外拥有淘宝村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西省淘宝村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安徽省更是2016年唯一实现淘宝村数量零的突破的省份。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由于技术水平、运输效率等因素的制约,当前还很难与东部地区建立有效的分工与协作机制,少数乡村可能因独特的产品而成长为淘宝村,但淘宝村大量出现的可能性不高。


4结论与讨论


淘宝村、镇的出现是中国乡村地区借助互联网的强大链接能力,积极融入区域生产和消费体系、重塑城乡要素流动关系、重构传统城乡格局的积极尝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乡村产业内卷化的长期困境,改变了乡村地区长期作为城市附庸的尴尬地位。可以预见,随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来一段时期内淘宝村、镇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影响中国乡村城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显然,这样一场电子商务推动下的乡村城镇化进程将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城镇化模式,也明显区别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道路,为中国城镇化的“下半程”提供新的发展可能,也为信息时代的乡村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7年第2期《集聚与裂变——淘宝村、镇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作者:单建树、罗震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