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世界城市:全球化与城市政治》

1488874331591809.jpg《规划世界城市:全球化与城市政治》导读

【英】彼得•纽曼  安迪•索恩利 著,刘晔  汪洋俊  杜晓馨 译

书评作者:唐露园,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何丹,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副教授


1980代以来,世界主要城市都经历了转型。普遍的观点是,全球化为人们所热情接受并对所有的世界城市都产生了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规划世界城市》立足于这一观点、从城市政治的角度出发进行辩论探究,从而驳斥这一观点,认为世界不同城市对全球化具有拥护、质疑、抵制、导引等多种反应。该书是一本国际案例比较研究文献,作者彼得•纽曼和安迪•索恩利选取了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城市”和其他20多个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联的城市作为主要讨论对象,构建了北美、欧洲、亚太3个主体研究区域。

该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对现有关于全球化、世界城市、治理3个基础因素的解释、观点和相关论辩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此构建了后续部分的概念框架、总体思维和方法论。其中,第二章作者总结了3种目前各领域对于全球化本质和影响力的观点:“超全球化”、超全球化的批评理论及学术界诞生的第3种对于全球化的观点。作者更加支持第3种,认为全球化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整体的过程,而是一种具有不同维度的复杂系统。作者讨论了世界城市假说理论面临的一大挑战,即如何“准确辨认一个世界城市应该是怎样的”。第三章中,作者指出,国家权力在全球化中并未被削弱,而是在自主选择性整合的同时塑造全球化,民族国家在应对全球化中重构了全球治理关系。接着作者将视角从国家转向城市层面,以比较的维度概述了不同政治机构、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互动方式对世界城市规划的回应。在本章的最后,作者概括了世界城市规划的关键问题,如规划将以何种形式和程度干预市场等。

该书的第四章到第十二章按照亚全球区域3个一组的办法,从北美、欧洲、亚太3个部分详细探讨了该区域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和政策与规划回应,并列举了不同的城市,深入研究。第四章到第六章,作者针对北美城市。作者在第四章中提到,北美城市更倾向于依赖经济增长的发展驱动政策,城市的竞争也倾向于此。人口、产业和就业机会的转移,改变着原有的城市体系,北美区域城市等级已经重新排序。而在城市内部,回应城市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城市的治理者们做出了不同的规划发展决策。作者提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中的定位思考和区域规划协作。在纽约,公共部门充分调动公共权力,利用发展和规划工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政治。

第七章到九章,作者聚焦于欧洲城市区域。作者从欧洲、国家、城市3个层面讨论了制度和政策的全球化回应。作者认为,由于欧盟制度的国际化,欧洲层面的治理对该地区城市的经济变迁产生的影响更加不可忽视。尝试性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经济整合、国家体制的差异都对城市产生了影响。而在城市层面,强势市长的成长见证了欧洲城市最近的复活。作者也指出,企业化城市治理的形象“并不符合许多欧洲城市复杂的政治现实。国际力量、变动的社会结构和正当政治的张力都塑造了城市规划的背景”。考察了伦敦的世界城市之路后,作者的观点是:在伦敦,现代化和区域化政府的议程具有一定的影响;政治权威和商业代表的合作关系在伦敦近20年的时间里表现积极;“民族国家仍然在国家权力的再定位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第十章到十二章是对亚太地区的考察研究。亚太地区以经济相互依存和发展型国家为特点,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有异于北美和欧洲的比较研究对象。作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延续强势政府的需求;亚太地区国家角色明显强势,结合区域事件的国家和政府导向是亚太地区城市试图构建世界城市地位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第十一章和十二章中,作者的分析也表明:中央政府的逐步放权和市场导向并不表示全球化摧毁了民族国家的角色,而是国家正在进行新的路径探索来应对全球化。

该书的第十三章为结论部分,作者首先归纳了3个全球区域的全球化、国家重塑、城市治理的主要特征。接着进行了跨区域比较,讨论性地总结出城市规划中全球聚集的程度,认为欧洲和亚洲干预主义框架下制定的世界城市规划战略,“为一种平稳而持久的模式提供了最大的机会”。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城市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多元的回应方式,而并非朝同一个趋势发展;作为关键的政策工具,战略规划解释了全球化的动力,担当起管理不同空间应对全球化、协调全球和地方力量、提升城市全球形象、回应公民利益的重要角色。

在《规划世界城市》这本书中,作者将视界扩展至亚全球区域,从北美、欧洲、亚太3个亚全球区域深入展开分析。该书没有遵从一般的整体性研究思路,而是将讨论置于不同区域和城市特定的政治环境之下,进行了比较性的讨论。在分析的层次上,从区域、国家、城市3个层面展开,并尤其着眼于分析全球化动力与城市本土选择之间的互动。作者在提出和讨论一些自主性观点时,一些分析具有漏洞。比如关于民族国家权力是否在全球化中被削弱的讨论中,作者聚焦于国家力量强化的国家,由此得出民族国家能够选择并塑造全球化的结论。没有充分考虑到政治领袖“角色”较弱的国家区域如何应对全球化和超国家层面的治理关系。它们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困难被忽略。对于世界城市假说,作者一开始也言明,在纽约、伦敦和东京3个顶级的世界城市之后,很难准确定义哪些城市符合世界城市标准的。作者随后探讨了关于世界城市3个方面的论辩,以期创建一个更为高端的分析。但是,在后面对3个亚全球区域的研究中,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这样的分析体系。作者在研究中,只是以不同的视角探究全球城市,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解释,而对自己所强调的世界城市的3个论辩并没有做全面的应用和探讨,对世界城市概念的争议仍然不明晰。

本书讨论范围较大、结构复杂、涉及面较广,使得该书对于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初涉者来说可能会显得较为复杂。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部分案例较为陈旧,涉及久远的经济社会历史环境,给读者的阅读理解增加了困难。此外,本书几乎没有涉及城市政治和规划在互联网时代对全球化的回应,是一个较大的缺憾。总体来说,《规划世界城市》为全球化和城市政治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视角,也为城市政治与城市研究学者提供了一种应对的分析模式,是研究都市文化、城市政治和城市规划不可错过的一本佳作。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